祝晖宗:学习践行党的宗旨 永葆党的青春活力

来源:平安梧州网总编室  发布日期:2014-09-28  分享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党的立足点和制定实施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及归宿。党的宗旨是党的政治理论重要内容之一,是治党治国理政理论的内核。执政、施政人员和每个共产党人只有充分认识理解党的宗旨内涵,才能自觉地践行党的宗旨,推进治国理政各项工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笔者就党的宗旨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正确认识确立党的宗旨的历史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弄清楚共产党人为什么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问题。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的创造者,执政者管理国家、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推进社会文化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国家所推行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工作,公务人员的薪资发放、行政机关正常运转的各项开支乃至社会治安、国防建设等巨额开支,都源于人民群众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提供的税赋。离开了人民群众,国家机关运转和所有的管理活动都要停顿下来,将国之不国。

二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和政权基础。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和政权能否得到巩固,取决于人民群众的认同度和支持度。历代封建皇朝始终无法摆脱由盛转衰和颠覆的命运,最根本的原因是封建王朝政权的极度自私性,其出发点不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而是让皇权和国家所有的资源拥为个人所有且永恒地继承下去,其施政的结果,是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统治和剥削的对象,广大人民群众始终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处境,最后人民群众不得不揭竿武装将其推翻。人类发展到文明社会时期,政权的更迭,不一定非要是大规模的流血,但执政党如果不保持清醒头脑,让权力变为谋私利的工具,不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最终也逃不脱被人民抛弃的命运,前苏联红色沙俄政权的崩溃就是历史性教训。

二、正确理解和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牢记和践行党的宗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执政至今达六十多年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正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家日益强大。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国家进入社会转型期的同时,社会矛盾也进入多发期,我们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些考验,有市场经济、社会利益分配、防腐与反腐等执政问题的考验,其中最为重要的考验是防腐与反腐。应该看到,党的大多数干部是务实、为民、清廉的,但由于我国法制的不健全和滞后,造成社会经济管理和对公职人员的管理诸多漏洞,也有一些党员干部经受不起考验,堕落为贪污腐败分子,挖走了大量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在一个时期,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也在蔓延,广大人民群众看在眼里,憎在心里。对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不果断采取坚强有力措施加以遏制,必将引起民心背向,失去执政基础,甚至导致政权更迭,亡党亡国。因此,我们共产党人要居安思危,时刻不忘和践行党的宗旨,做好应该做的每一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

三、正确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践行党的宗旨问题。

首先,要弄清楚新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的概念和范畴。过去战争年代,人民群众泛指工农大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人民群众的概念和范畴有又了新的发展变化。笔者认为,人民群众应指所有从事物质和精神生产经营活动的国民,包括经营者、业主、从业人员等。这些人都是国家、社会财富的创造者,都是我们党的依靠对象,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

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和认识新历史条件下,践行党的宗旨的方式。战争年代,党为人民服务的方式,主要是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从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压迫的解放事业,其特点是打仗,消灭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武装,开展民族战争和土地革命斗争。党执政以后,党践行宗旨的方式转向领导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此,执政党践行宗旨则是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能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意志、意愿、愿望的法律法规和路线方针政策,去推进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各项事业发展。作为行政机关和执政执法人员,则主要是不折不扣地坚决高效执行和实施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地组织开展一系列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让国家富强,人民安康。

三是要明确践行党宗旨的基本要求。一要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要理解每个党员干部的成长都离不开党和人民培养的道理。只有这样,才会有向人民群众感恩报恩的思想理念。二要理解人民群众是政权的基础,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只有这样,每个共产党人才会畏民、敬民、爱民。三要从自身做起,从职责工作做起,从细微工作做起。践行党的宗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每个共产党员从自身做起,大家都身体力行,否则是空谈误国。为人民群众服务不论职位高低和岗位不同,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根据职责分工,用心地高效优质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要从小节细节入手。作为一个公务人员,一个语言,一个动作行为,都向人民群众传递着不同的思想感情。一个难看的脸色,一个粗暴的语气,一个怠慢的动态,都会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感到心情不畅,都会误导党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影响到党的形象和党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关系。所以党员干部在处理政务活动中,都要满腔热情,文明礼貌,公平公开公正,高效优质。总之,每个共产党人心里时刻都要装着人民群众,这样人民群众心里也会永远装着共产党,我们党的事业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系梧州市司法局调研员  祝晖宗)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梧州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桂ICP备15009969号   桂公网安备 45040502000009号
网站主办:中国共产党梧州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梧州市平安办
电话:0774-6022086  邮箱:paw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