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创建无“小耳朵”社区活动初见成效
去年来,梧州市针对“小耳朵”屡禁不止的突出问题,在全区性要求创建无“小耳朵”社区活动中主要进行“四抓”,把“小耳朵”整治工作落实到末端。
一、抓普法,打基础。我们充分发挥《广电报》、电台、电视台、广电网络自身媒体的优势,就国务院129号令关于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要求进行广泛宣传。各社区(村委)采取每条街(每个街委)张贴一张《关于严励打击非法销售安装使用“小耳朵”的通告》的形式,扩大整治工作的影响力,确保“小耳朵”整治精神覆盖到所有街委和村委。
二、抓制度,促落实。一是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分析一次“小耳朵”整治工作形势,由广电局、综治办牵头,工商、公安、国安、610办、无委会、技监局等单位分管领导参与。二是“小耳朵”检查制度。主要采取集中性全面检查、社区的单个检查、随机性组织检查、经常性例行检查等方式,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依据职责和规定实施。三是骨干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以广电、工商、公安为主体的联合执法队,每个单位至少指定两名执法骨干,并按1:1落实派对制度。确保招之即来,来之能干。四是请示报告制度。各社区要及时向广电局和综治办报告传销、安装、使用“小耳朵”情况。
三、抓群防,强合力。我们已达成“小耳朵”整治工作不是片面的单项任务,需要各个部门、各类人员齐抓共管的共识,真正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广电牵头协调配合、社区必须参与的工作机制,做到“小耳朵”整治工作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负、要建立和完善广电、工商、公安、国安、综治办、610办、无委、技监、社区“九位一体”的预防网络、与当地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密切配合,及时掌握社区情况,协调社会和社区的力量,延伸管理触角,使“小耳朵”的传销、安装和使用情况纳入管理监督的视线。
四、抓机制,明奖惩。我市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把“小耳朵”整治工作纳入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市综治办将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坚持责权利的有机统一,把责任落实情况与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考核评分和奖惩挂钩,提高各级综治部门抓“小耳朵”整治工作的主动性。自去年创建无“小耳朵”社区活动以来,截今年3月底止,万秀、蝶山、长洲3个城区52个社区共拆除非法安装“小耳朵”13面,在鸳江丽港社区捣毁非法销售窝点2个,查获“小耳朵”320面、高频头560只、接收机280台。全市三县一市共查封非法销售窝点12个,收缴“小耳朵”560套。岑溪市每个镇都设立自己的安装服务队,基本杜绝外贩的侵入。做到销售、安装、初审“一条龙”服务,确保广播电视传播秩序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