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警事要闻】(7月5-7月11日)
梧州特警赴川执行维护治安任务
【警务动态】
本周,市公安局围绕特警入川执勤全力开展各项准备工作,精心开展人员挑选、装备保障、对口训练、卫生防疫知识培训等工作。
【刑案通报】
本周,万秀(9起)、蝶山(34起)、长洲区(20起)三个分局共立刑事案件63起,较上周(6月28日-7月4日)的64起下降1.56%,诈骗案、抢夺案升幅较大,其他案件同比有所下降,本周两抢两盗案件立案38起,占刑案总数的60.32%,较上周的43起下降11.63%。抢劫案件本周立案9起,较上周的10起下降10%;抢夺案有所上升,本周立案12起,较上周的8起上升50%;盗窃机动车案本周立案8起,较上周的11起下降27.28%;入室盗窃案件本周立案9起,较上周的14起下降35.71%;诈骗案件本周市区立案10起,较上周的4起上升150%,苍梧、藤县、岑溪、蒙山各立案1起。
【发案警示】
抢劫案本周以使用暴力抢劫为主,其中8起抢劫案发生在20时30分至次日凌晨1时之间,以抢劫女子首饰手袋为主,主要发案路段为:下冲、西环路(2起)、龙山路龙山里、步埠路、新兴村、西堤三路防洪堤(2起);本周的抢夺案以河西发案为主,其中10起系徒步尾随抢夺,发案路段为:白云江景大厦对出、新兴一路(3起)、工厂二路、蝶山二路(2起)、步埠路、新兴二路(2起),飞车抢夺发案2起,发案路段为:文澜路、新兴三路蒙山牛系列对出马路;盗窃机动车案件本周主要发生在居民住宅楼下、商场、银行附近,下午停车办事被盗为主,摩托车被盗集中在周一、周二下午13时至17时之间发案,盗窃汽车案(2起)分别在周六、周日晚过夜停放时发案;主要发生在桂江路、蝶山二路蝶苑里、宝石城附近临时停车线(3起)、太和路、两广市场农行附近、新兴二路;入室盗窃案本周仍以下半夜发案为主,发案6起,早上发案3起,主要在单门独户高楼住宅、宾馆、临街餐厅、工厂发生,值得注意的是,河西某酒店同一晚就有三间客房的旅客被盗财物。发案路段为:西江四路、文澜路、太和路、新兴二路(3起)、莲花山路、工厂二路。本周10起诈骗案件主要在银行附近(3起)、公路边、居民住宅区发生,发案路段为大南路、中山路、鸳江桥底、新兴一路、枣冲路、新兴三路、红岭路。
【治安热点】
警务室已经连续三周提醒市民注意预防抢夺、抢劫项链、手链案件的发生,本周市区两抢案件仍发生了7起首饰被抢案。
本周我市诈骗案件发案14起,受害人以中老年人为主,为切实达到警示目的,现将本周部分案例简要发布如下: 7月6日3时50分至4时0分,一居民在大南路某银行自动柜员机处,被人利用虚假告示形式,通过自动转帐功能,诈骗人民币42086元。7月10日6时0分至11时0分,一女性市民在新兴三路某银行,被人以掉包分赃形式诈骗人民币38000元,被诈骗金器价值1900元,涉案总值达39900元人民币。7月10日11时30分,一市民在苍梧县龙圩镇佛子玻璃厂路口,被三个广东口音、中等身材的男子以买蛇毒转手卖给其中一男子从中赚钱的方式骗走人民币元价值10000元。7月5日8时30分至9时40分,一市民在枣冲路被几名男女以驱除身上的白虎为由诈骗人民币3800元。7月6日7时0分,一市民在中山路某银行柜员机处,用银行卡取钱时由于取不出钱,随后按照柜员机上贴着的告示,打电话按照对方指示进行取款操作,被对方转账诈骗人民币2258元。
【防范提示】
根据6月以来我市发案特点,警务室在此对7月、8月市民须特别留意防范的几类案件进行归纳,希望大家切实提高防范意识。
1、居家须特别留意下半夜的防盗。夏季入室盗窃案以攀爬入室为主,请将门窗进行加固,换下的衣服、常用的手袋不要放在对着门窗的地方;
2、街边商铺、公司须留意撬盗,大额现金勿过夜,保险柜要选择固定在地上的,手提电脑要妥善保管,最好是有人值班守夜。
3、住宿旅店要留意门锁是否被破坏,贵重物品要交柜台保管,除外办事勿将财物(尤其是手提电脑)放在客房,就寝前锁好门窗、用凳子或柜子顶住房门。
4、白天上班时间在路上行走,或夜间外出时(在19时至23时之间)须留意防范抢夺手袋、首饰案件,路上行走时须留意有无20岁左右、身高165CM左右(有的穿牛仔裤,有的染黄发)的男子尾随,进入小巷或经过路口前,请往后面看一眼,确定无人跟随再往前走。切忌边走边聊电话。
5、凌晨(0时至3时)归家时,须留意防范抢劫案件,该时段作案的犯罪嫌疑人多为3至5名20岁左右的男子,且多为持刀拦路抢劫,路上行走时,须留意有无类似男子尾随,更要留意有无助力车在后跟随。女性市民独自开车回家时,要留意防范犯罪嫌疑人驾车尾随至偏僻处拦路抢劫。
6、停车线停车不防盗,警务室每期都列有机动车发案路段,请大家在这些路段停车时,尽量将车停放在人流密度大的线内;办事停车时,哪怕只停几分钟也要记得将车锁好,汽车路边过夜停放被盗问题突出,五菱面包车等小型面包车、小型客车是犯罪嫌疑人青睐目标。
7、防洪堤防洪不防抢,恋爱中的情侣在桂江路一带防洪堤、鸳鸯桥下河东防洪堤、西堤二路、三路防洪堤、富民防洪堤切莫流连忘返,情浓意蜜时也要记得留意周边环境,有数名20岁左右男子远远走来时,有必要换个地方走走了。
8、中老年人须提高防骗意识。在菜市、银行附近对陌生人的搭讪,要小心,神医鬼托、奇药妙方行骗者通常都是结伙作案,先由1名能言妇女搭讪,套问事主家庭基本情况后,其他行骗者再现身上演多簧戏,以达到行骗目的,莫与陌生人搭讪,莫透露本人及家庭信息,是防骗最关键一步。
【特警赴川执勤专题报道】
7月13日上午10点半,随着余书记“出发”的指令,梧州36名特警分乘7辆车,向四川地震灾区绵阳进发,开始了赴川执行维护灾区社会治安光荣历程。据悉,梧州特警本次赴川的任务,主要是在四川绵阳一带,协助当地公安机关开展治安巡逻、接处警、处置突发事件、事故、帮助危难受困群众等。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特警工作情况,警务室策划了电话连线采访、民警工作日志选载、图片精选等专题,将在合适的时间予以发布,本期先刊发警务室记者7月12日上午在梧州市特警训练基地探营的情况。
7月12日上午11点,大雨欲来,乌云压顶,位于面粉厂内的梧州市特警训练基地,处处可见远征前的忙碌与兴奋。
各大报社、电视台、网络论坛的记者都来了,帐篷、防爆器材、卫生防疫物资、执勤装备、生活物资一箱箱的从楼上搬下来,装到越野车、面包车上,穿着作训服、蹬着皮靴显得格外英武的特警小伙子忙碌的身影成了镜头追逐的目标,一路上楼,遇见的多是旧相识或老同事,握握手,点点头,将我的支持鼓励和羡慕传达出去,拍拍肩、摸摸小肚腩,作为看惯风雨的“老警察”,他们的自豪和兴奋在这一刻表露无遗。而那些从警才一年的小特警们,默默收拾着背囊,面对镜头和记者的发问,低眉垂眼,动作依然麻利,言谈却略失拘谨,只有那晒得黝黑的脸庞上挂着的笑意,表露着他们心底的光荣。
是的,光荣!这是我进入特警基地那一刻起的强烈感受,那些神采飞扬的脸、忙碌的背影、默默收拾行囊的身影,他们的言谈举止间,传递着一种叫做“光荣”的情感,包括我这样无缘入川的民警,也被他们感染着,难抑心底的激情。
“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光荣”
进入特警训练基地的后勤保障室时,石桂晖正埋头整理半人高的特警野战背囊,10几个拉链让他有点犯傻,发的那一堆装备该怎样摆放?
和石桂晖一般对特警装备觉得陌生的还有6名民警,他们7人来自城区三个分局和市局机关,是市局从300多名报名入川的适龄民警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每个人都具备着独挡一面的专业技能,将要在入川工作过程中承担执勤和一些特别任务。由于时间紧,他们随队仅仅进行了短短几天的专门培训,所以对一些特警装备不是很熟悉。
石桂晖是万秀刑侦一大队的技术员,早在6月初区公安厅决定派民警入川执勤时,他是队里第一个报名的人。
“那时候每天都在看抗震救灾的报道,很想为灾区人民做点什么,”面对我的询问,石桂晖显得有点措手不及,“也就是一种责任感驱动吧,队里我是警龄比较大的,又是党员,当时也没想到自己能入选,毕竟我是个技术员,治安执勤方面的技能不是很熟。我入选的消息一公布,我们队长第一个打电话给我,说,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光荣,也是大队、分局的光荣,也就是有了这份荣誉感,才觉得责任更重了。”
责任重了,压力就更大了,石桂晖早早就为一岁半的儿子请好保姆,为年迈的双亲将煤气灌满,将冰箱填满,然后一头扎进集训当中,“几天时间里,学习了别人三个月学的东西!”
作为一名老警察,对入川执勤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有着充分的认识,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石桂晖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家人。“技术员平时的工作就很忙,顾不上家人,他也习惯了自己对家人的忽略,可是这次要出远门了,要面对不可预知的困难了,才发现自己对他们亏欠太多,所以这几天有空就和他们呆在一起,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他们买东西,总觉得买得不够。”这不,石桂晖又约了妻子中午带儿子去逛超市买奶粉。
这几天买的奶粉已经够儿子吃到年底了,也许,他们要的只是这远征前短暂的天伦之乐而已。
“我唯一的愿望,就是为这片伤痕累累的土地站几天岗”
算上交入党申请书那次,王雄觉得这是自己24年人生中第二次庄重的时刻,入川动员会开完之后,他给独自生活在藤县太平老家的母亲打了个电话,跟母亲说自己要到四川执行个任务,在乡下生活的母亲虽然消息闭塞,但还是从儿子沉重的语调里感觉出这次任务与以前的有点不同,她还是如同以前一般叮嘱儿子说:“组织上分配的任务,就努力做好,家里不用太牵挂。”
打完电话后,王雄坐到书桌前,在稿纸上庄重的写下“我的请战书”,然后他捧着沉甸甸的请战书,来到孟队长的办公室,郑重的交到队长手里。
人生中总应该有一些庄重的时刻,例如写入党申请书,那是关乎信仰,而这次的请战,则是为了神圣的天职。对于他来说,“特警”,不仅仅意味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更意味着在特殊的时刻做出特别的贡献。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考虑过多的所谓“意义”,没有想象太多的困难,就好比小时候给受旱灾的稻田灌水,全村的人都自发动员起来,肩挑手提,在大地干裂的伤口里注入生命的甘霖,一切都源于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所以,他觉得这次入川执勤,本质上是守护那片盛产鱼米的热土,让大地将被撕裂的伤口复原。
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春节过后,王雄一直没回过家,这次远征,母亲是他唯一的牵挂。想起母亲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对自己生活的关心,这个坚强的小伙子眼眶微红,“晚上给她老人家打个电话告别,在四川执勤,争取每天给她打个电话报平安!”
“我唯一的愿望,就是为这片伤痕累累的土地站几天岗,为灾区人民守护一份安宁。”不善言辞的王雄吃力的说出这句话,黝黑的脸胀得通红。其实,这样一次特殊的执勤任务,对他们这样从警一年,没有派出所工作经历的特警来说,在灾区那艰苦的环境中执行高强度高密度的任务,更像一种锤炼,需要比平时训练更强的意志和韧性来支撑,只是,新警特有的革命乐观主义,让他们能站在另一个高度去藐视困难而已。
“奶奶,我两个星期不回来吃饭,申报停膳”
如果不是手机上吊着的粉红小饰物,你真的很容易忽略她的性别。宽大的作训服、笨重的皮靴,麻利的动作,我估计在场的人第一时间冒出的一个词就是“英姿飒爽”。面对众多的记者和镜头,她恢复了文静,双手拘谨的揪着衣角。仅仅过了2分钟,也许是忍受不了石桂晖的笨拙,她拉过石桂晖的野战背囊,把里面乱塞一气的物品全部拿出来,边收拾边说:“雨衣要放在这个格子里,作战服放在这里……”收拾背囊时候的专注,让她暂时忘记了记者和镜头的存在,麻利而不失细致的动作,使得她在英武之外增加了温柔和细腻。
她就是当天让众多记者抢着采访的入川执勤的女特警林燕铭。刚有消息说梧州要派特警入川的时候,父母亲就对她说要争取机会去锻炼一下,可是那时候是否要女特警还没定下来。支队开动员会,明确要3名女警入川时,她做的第一件事是发了个信息给孟队长“请战”:“队长,我是林燕铭,我志愿参加赴川行动,现向你提出申请!”随后,她给爸爸妈妈、姑姑奶奶逐一打了电话,24年来第一次在至亲长辈面前,如大人般宣布自己的决定:“我报名参加入川执勤行动了!”
在获批准入川执勤的头几天里,每天强化训练的间隙,林燕铭都要请假出去,和父母亲逛超市,把家里的冰箱都填满了,再把奶奶家的冰箱填满了,然后才考虑给自己买防晒用品、防疫药品。
“我觉得相比男民警,女民警在灾区执勤,生活上的困难是防晒、住宿、洗澡,工作方面则是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处置能力等都不如男同志,但是女民警天生的亲和力,会使得女民警能与当地的群众迅速打成一片,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回答记者的问题,林燕铭显得落落大方,表现出另一种成熟。
作为女孩子,天性中的敏感让她体会到父母心底深深的牵挂和担忧,毕竟这是她头一回出这么远的门,去这么艰苦的地区,面对这么恶劣的环境。林燕铭告诉我,她已经编好两条短信,打算在出发那一刻发出,其中一条是发给父母亲的:“爸爸妈妈放心,组织是我坚强的后盾,我一定会以出色的成绩来回报你们的支持!”另一条是给奶奶的:“奶奶,我两个星期不回来吃饭,申报停膳!”奶奶和姑姑住一起,两个人身体都不怎么好,所以平时单位没事,林燕铭都会到奶奶家吃饭,尽力去照顾奶奶和姑姑,而这次入川,她最担心的就是奶奶的身体,爸爸妈妈已经答应她,天天过奶奶家做饭吃。
采访行将结束时,我问林燕铭,“是什么驱使你第一时间作出入川执勤的决定?”
沉默了片刻,林燕铭说:“地震发生的那些天,每次看新闻报道,总是陪着画面流泪,是那种为灾区尽一份力的渴望,让我在第一时间作出了正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