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镇司法所长周虹武的一天
    ——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周虹武的事迹

来源:平安梧州网总编室  发布日期:2018-12-27  分享到:

    八月,清晨的阳光和煦,太平镇司法所所长周虹武早早来到所里,为一天的工作做好准备。

昨天预约了村里的一个安置帮教对象今天去走访,周所长再次核对了人员信息并整理好走访记录本,带上协管员小陈,两人开着所里的摩托车出发了。半路上,周虹武的手机响了,电话是南泰社区韩支书打来的。“周所,你快来一趟,这里有人要打起来了!”“好的,我马上过去。”周虹武调了车头,一路飞驰。

到了现场,只见一个用三色围布搭起的临时帐篷下,站着十几个村民,村民张某指着围布说“帐篷都搭到我家门口了,真晦气,必须拆!”边说边抄起门口的铁铲。对方村民杨某见状,把嘴里叼着的香烟使劲一扔,拿起搭帐篷的竹竿就要挥出去。说时迟,那时快,周虹武一个箭步冲上前,一手夺下杨某的竹竿,一手指着张某呵斥道“干什么?把铲子放下。”十几个村民被镇住了,现场陷入沉默。“大家都是邻里街坊,有什么不能好好说?”周虹武大声说道。事情起源于一名杨姓村民去世,族人因架设灵堂遭到邻居张某反对,认为灵堂位置离其家门口近,晦气,而且阻碍出行还可能吓着小孩,经商讨未果,引发冲突。周虹武见事态得到稳控,立即调整思路,进行现场调解。先是召集杨姓族长,一边听意见一边对其进行劝说,在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的前提下,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殡葬管理条例》,明确说明架设灵堂不可以妨碍他人工作学习、正常生活,建议他们重新搭建灵堂。然后与张某耐心说理,远亲不如近邻,死者为大,多为对方着想。经过调解,纠纷最终和平解决,杨姓族人表示愿意重新搭建灵堂,张某也表示会多体谅,不会再阻挠。纷争得到化解。“村里宗族观念重,像这样的突发矛盾纠纷时常会遇到,万一处理不好或者不及时处理,就会牵涉到十几个甚至更多的村民,处理这些纠纷就要快、准、狠。”周虹武说。

南泰社区的纠纷解决了,周虹武又马不停蹄赶往预约的安置帮教对象家中。

“小庞,你上次跟我提到的找工作的事情都办妥了吗?”周虹武关切地询问着。“周所,你也知道,说是等消息,其实……”庞某欲言又止,将热茶递到周虹武跟前。“没事,这事不能急,县里的过渡基地有合作的工厂,如果需要的可以到那里去试一试。”周虹武将过渡基地的情况跟庞某说了大致,庞某表示会积极联系主动沟通。太平镇2018年的安置帮教对象共89名,司法所对每一名对象都进行实地走访了解情况,除部分人员没有回原籍地工作生活外,司法所均对辖区内的人员提供必要的帮扶和协助,使他们能尽快适应,恢复正常生活。

下午4:00,周虹武回到所里,刚进大门,就接到大坡村委电话。“周所,村集体遇到一起坟山纠纷,麻烦你来一趟。”“情况怎样,你简单跟我说说。”周虹武边听边记录着。了解到情况不是太复杂,基于以往处理的坟山纠纷有可能牵涉到宗族和集体,人员多且关系复杂,周虹武决定跟镇综治办交个底就直接赶往大坡村。

事情起因于大坡村集体晒地与韦姓祖坟界址不清,村民认为新修的坟墓水泥硬化面积超出原来坟山范围,多占了集体土地,但韦姓坟主认为硬化面积就是原有面积并未多占,双方因此引发纠纷。周虹武在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陈述后,对硬化面积进行了丈量,确认硬化范围与原坟墓位置基本相符。在“背对背”沟通中,周虹武还了解到大坡村民虽然以面积超范围为理由,实际是担心硬化后的坟墓会阻碍今后道路通行。为了打消村民顾虑,周虹武建议韦姓坟主在不迁坟的基础上,将后土位置缩减70公分,保证不影响道路出行,调解建议得到了双方认可,纠纷圆满解决。“基层纠纷多,问题多,处理问题不能治标不治本,要通过沟通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将事情讲清,将道理讲明,将法律讲透,面对群众多倾听多用心,纠纷工作就能做好,大家伙也能感受到。”周虹武说。

2014年至今,经周虹武主持调解的各类矛盾纠纷共计400余起,无一起因处理不及时导致刑事或重大案件发生。201811月,周虹武因工作成绩突出,获自治区司法厅通报表扬,而他任职的藤县司法局太平司法所则在2017年被授予全区“五好司法所”,他担任主任的太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在2016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周虹武(左二)主持现场调解


周虹武(右二)主持现场调解


                         (萧茵茵)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梧州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桂ICP备15009969号   桂公网安备 45040502000009号
网站主办:中国共产党梧州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梧州市平安办
电话:0774-6022086  邮箱:paw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