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梧州交警,现依法进行查处酒驾行为,请您配合一下。”7月10日晚,梧州市龙圩区苍海大道附近查车检测点,交警韦赛强上前敬礼,随后向车主表明身份和检查目的,对车主进行例行检测。韦赛强说,经过强警练兵后,对执勤的规范化有了统一的认识,提升了执法形象与效率。
“交警执法每时每刻与老百姓工作生活紧密相连,是展现法治公安交警建设水平的重要窗口。”7月21日,全区公安交通管理年中工作会议暨执法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梧州召开,自治区公安厅党委委员、交警总队总队长黄济贤表示。
近年来,梧州交警以党建为引领,瞄准交通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向创新要警力要战斗力,紧盯法治保障、执法监督、执法能力、科技支撑四大基础,大力推进执法质量、执法效能和执法公信力有效提升,成为全区公安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领头羊”,创新打造了智慧交管规范执法 “梧州模式”,各项创新探索和经验举措走在前列。去年该市交管工作满意度、短信评警群众满意率分别达95.29%、99.96%,受理行政复议数同比大幅下降52.2%,公安交通管理绩效考评为全区第二名。
用民意标尺量作风上的“短”
道路拥堵、行人违章、红绿灯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一直是群众投诉的热点。梧州市交警部门交警认真对待每一起投诉和建议,在经过现场查看、科学论证后,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淡薄,而交通管理执法工作重处罚、轻教育,重管理、轻宣传,这导致执法矛盾突出,惩戒警示效果不佳。”梧州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莫耀智坦言。
梧州地处广西东大门,由于区位特殊,自治区赋予了其独特的使命:实施“东融”战略,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梧州市公安机关改革创新、担当实干,练就担当尽职“硬肩膀”,努力做梧州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促进者和贡献者。
梧州交警用民意标尺量作风上的“短”,常翻民生账本查工作上的“虚”,以解决实际问题来注入动力、赢得民心,让群众在每一起执法活动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019年,梧州市公安局推出“六位一体”多功能执法办案中心,从接处警到案件办结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监督管理,打造交警执法办案“新闭环”。
依托执法办案中心,梧州市抓实交管执法大监督:对警情未及时处理、受理案件超时等7个环节智能预警,对未制作现场笔录、行政拘留未执行等问题建立了16项自动监督点,实现执法环节层层把关、细致监控。特别是围绕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处置以及案件网上流转,梧州市建造集约式管理、一体化流转的跨公检法业务协同平台,实现“实物静止、手续流转”的跨部门网上“换押式”管理新模式。
依托智慧科技的支撑,梧州市抓细道路执法大整治。全市创新智慧停车系统,建设11个大型公共智能停车场,停车实现“一张图”智慧管理。涉案车辆“一车一码”,货车超载超限违法行为实现远程实时监视、联网布控、自动报警,让执法在监督下运行,告别过去简单粗放的交通管理方式,路面管控效能显著提高。
教育感化提升市民文明法治素养
去年8月31日中午12时至13时,正值出行高峰时段,梧州市委书记全桂寿穿上志愿者服装,成为了普通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在金晖车站对出路口与福兴红绿灯路口,全桂寿手持文明交通指挥牌,疏导电动车、行人有序通过红绿灯路口;在趁市民等待红灯的间隙,他还上前提醒市民文明交通、安全出行的注意事项。
法治让社会更有序、让生活更美好,日渐成为梧州市各方共识。在推动交通参与者自觉形成遵章守法意识、文明规范驾驶行为上,梧州交警部门做足了功课。
“大妈你好,请您站在人行道边上等候绿灯亮起”“红灯亮时不能过马路,请您稍等一下”……今年7月22日早上7时许,市委政法委机关的党员志愿者身着统一的志愿者马褂,头戴小红帽,手持劝导牌,面带微笑地开展文明劝导工作。每当红灯亮起,他们就会举起牌子,提醒行人不要穿越马路。遇到有行人过马路不走斑马线或乱闯红灯,他们立即上前对其进行劝说、引导。
2017年开始,以“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行人”为代表的志愿者文明交通劝导普及到全市,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也被看作文明涵养与法治建设的一次成功融合。
据了解,梧州市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各部门和单位成立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队,安排志愿者定期在市区主要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引导市民养成文明出行习惯,带动市民支持和参与文明交通工作,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梧州公安交警部门通过“严格执法+文明引导”,营造了文明法治社会的浓厚氛围,通过规范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出行,用查处无死角、管理全覆盖的方式消除交通执法管控盲区,群众对道路交通执法满意度不断提升。
创新驱动构建全链条的治理模式
交通执法环境越来越复杂、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对执法规范化建设要求越来越高。在问题导向、创新驱动指引下,梧州公安交警部门近年来推出一系列好学管用的创新机制,有力提升了警整体改革创新能力。
“我们在治理体系上,始终强调善用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法治方式,特别注重整体推进交通管理执法制度建设。”莫耀智说,不仅积极善用立法手段为严格执法提供准确依据,还根据执法实战需求,从细化执法流程、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制度入手,建立完善权威、系统、贴近实战的执法标准体系。
农村地区执法难度大、执法不严格及警力不足一直是交管工作的难点。梧州市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建立“党委政府主抓、公安牵头、多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道路交通治理格局,抓好农村治理大网格。
全市层层压实责任,对路况差、村道多、事故多、车辆多等重点村屯、重点路段、重点时段加强排查管控,提高联合执法工作力度。同时,从镇、村、社区、农户入手,创新“微视频+微信群+巡逻大篷车”,抓住圩日、庙会等有利契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今年3月,梧州市委印发“作风兴市”实施意见,交警部门第一时间响应,依托警察教育培训基地练强将、锻精兵,从碎片化、单一性培训向多元化、系统性培训转型升级,锻造务实、高效、精准的干事作风,提振交警队伍实战能力和水平。
依托“按需点餐式”练兵模式,全市发挥“钉钉”“智慧鸳江暖警”“警务微群”等平台优势,根据民警需求精准制定特色课程菜单,以集中轮训、专题授课、每周一练、微课堂、按需送教等方式开展系统练兵,实现因岗施教、因人施训的目标,增强了练兵的针对性、实用性,大幅提升了练兵效果。2019年以来,梧州交警部门共举办10多期业务培训班,参训、轮训达500多人次,其中新警培训120多人次。
外练形象,内练技能,梧州交警敢想、敢做,善做、实做,用新作风、新作为干出发展新活力、新形象。莫耀智表示,今后将持续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民意导向,扎实做好道路交通执法管理工作,以过硬作风、过硬本领、过硬成效抓好防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等中心工作,以执法信息化提质增效推动执法规范化提质晋档,为建设平安梧州、法治梧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继远、李 强、卢彬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