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2019年至2022年在全国公安机关组织开展全警实战大练兵的重要部署,梧州市人民警察训练学校以提升在训公安民辅警思想政治和履职能力为目标,推行新时代警校“按需点餐式”训练模式,组建由教官组成的服务管家、“店小二”团队,推出了金牌服务管家和金牌“店小二”服务机制,为基层单位和民警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有效缓解工训矛盾,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教官组训能力,提高民辅警参训率。“按需点餐式”训练是梧州市警校对实战训练模式的一次探索和创新,极大地实现了警务训练实战化、个性化,大大提高了培训工作效能,及时满足基层一线民辅警最迫切的能力提升需求,全面推进全校教育训练工作提质增效。
一、 “按需点餐式训练”模式是新时代警校补短板的必然之路。
近年来,梧州市警校创新培训方式方法锻造公安“尖兵”,为基层单位、民警“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开展“按需点餐式”培训,着力破解“经验不足”“专业弱项”等问题,有效提升民警的能力素质。
按需点餐式训练法,主要是以解决和服务基层民警工作需求为宗旨,以盘活师资、提升教官组训能力,提高民警参训热情和参训率为出发点,以贴合实际工作需要,民警在工作中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民警想学哪方面,教官就针对哪方面进行教学为要求,以立足基层岗位以岗位履职能力为中心,因岗施教,因人施教,全警参与,人人得以提高为目标;从而间接提升全体民警履职能力。
在开展培训前,由学校下发“培训菜谱”,征集基层单位、民警培训需求,民警结合工作实际和存在困惑进行“点餐”。学校在接到基层民警的“菜单”后,及时为民警列出“菜谱”,有针对性地邀请相关专业老师、教官团队进行因需施教、分类授课。课程结束后,又将民警进行“混合编队”,开展分组讨论,互相“答疑解惑”,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民警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基层单位精准发现问题、和安保的能力,通过民警“点餐”、学校‘送餐’的做法,有效补齐学校和基层民警的短板,提升民警素质和业务能力。
“按需点餐式训练”模式是把理论微型化、可视化,资源化,从多个角度表达知识,从而使知识更立体、更丰满,利用菜单对理论进行结构重组和建构,实现民警自主学习和理论的自我生成的教学模式。通俗地说,点,即点击,选择。餐,即资源、营养。点餐式训练即是在传统训练基础上,教官以新时代训练技术为工具,借助新时代的训练硬件和软件条件,为民警能自主选择学习尽可能多地提供更丰富、更有帮助的教学资源和更快捷、更高效的学习路径。民警可以在教官提供的丰富的训练“大餐”中自主选择营养、点击学习。随着训练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点餐式训练对拓展教官、民警的发展潜能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点餐式训练避免了训练的千人一面,是对一支粉笔、一本书式的传统训练过程和训练效果的创新式革命,颠覆式发展,是落实教育”三个面向”(面向新时代、面向基层、面向实战),帮助民警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实现训练创新的必然。
二、聚焦顶层设计,探索“战训合一”全面提升实战练兵效能。
梧州警校坚持在战中学、在战中练,积极探索出一条“战训合一”的练兵路子。学校立足新时代基层公安工作新要求,统筹培养、在职培训,聚焦顶层设计,构建起教育训练“一个格局、三级体系、三项建设”的“四梁八柱”。“一个格局”,即市局党委领导、政治部协调、警种主训、分级实施的练兵工作格局;“三级体系”,即一级培训为牵动、二级培训做支撑、三级培训强基础;“三项建设”,即狠抓市(县区)两级训练基地、三级教官队伍、练兵教材建设,为确保全警实战大练兵取得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聚焦创新发展,坚持改革思维,注重机制模式创新,探索建立以岗位练兵为基础、警种训练为主导、校局合作为补充、远程教育为辅助的培训新机制,构建专题专项培训、专业能力培训、保障支援培训、战时送教培训、二级三级培训“五位一体”的培训新模式,推动培训融入实战、融入基层、融入日常。
聚焦实战实效,学校坚持以考促训、以比促练、以练促战、练战结合,每季度开展一次全局执法能力抽考抽测,每年至少推出一项警种专业能力比武,两年组织一次全局性警务实战技能大比武,全面检验一线民警实战能力水平,倒逼大练兵常态化运行,有效提升了安保实战能力和水平。
三、“按需点餐式训练”模式初探。
(一)组建“店小二”团队。
一是征集局属聘任教官和各单位训练骨干、技能人才的授课情况,掌握教官授课方向、授课课题内容、授课能力情况。二是针对各部门单位各工作岗位,特别是实战一线单位基层民警进行调研,征集广大一线民警对训练的需求,掌握各警种、各工作岗位民警需开展具体训练内容。
统筹协调、盘活师资。统筹利用市局所聘任的教官和各单位业务能手、训练骨干,根据教官个人特长、理论水平、和掌握技能情况,按照政治思想、队伍建设、廉政教育、业务理论、业务技能、警务实战技能、警务战术、综合体技能等类别,科学合理分类、新老搭配、优化配比,建立和推行教官团队教学,完善分级分类教官管理机制,灵活使用师资;给教官搭建教学平台,使教官人人能上讲台,增强教官教学能力水平。
(二)提供“金牌服务管家”,内容分解、精准施训。
将公安民警必训内容结合征集和掌握的民警训练需求分门别类、细化科目,按参训民警警种分类,岗位需求区分民警训练内容;参训民警按需“点餐”,精准参训,授课教官按需开展教学,精准施训,确保训练质量,高标准完成练兵要求,提高民警警察素养。
利用科技化手段推动培训信息化,对接公安厅“智慧训练平台”,结合梧州市公安局“智慧鸳江暖警”平台,建立梧州市公安局“智慧警务实战训练”APP训练系统,设立师资管理、课程安排、点餐通道、课题研发、微课堂、教官课评、民警训练档案等窗口板块,方便开展“点餐式”教学,依托“智慧警务实战训练”APP训练系统,教官将授课科目、内容、开课时间、训练地点等推出,民警根据自身工作时间、所需训练内容等灵活安排,也可以进行预约教学,预约达到相应人数教官即可开课,避免了训练和业务工作的冲突。教学结束后教官和学员之间即可依托系统进行评课,实现教官执教、民警培训情况及培训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及时掌握民警的训练情况和能力素质。
依据教官管理办法,明确教官在开展“按需点餐式训练”中的调研研讨量、课程研发量、集中教学任务量、上门送教教学任务量、教学次数量、教学时间量、教学质量等;明确全体民警按照警种岗位不同,针对性完成相应的政治理论、业务理论、业务技能、警务实战技能、警务战术、综合体技能等训练任务。结合考评应用制度促进教官、民警完成相应任务量,确保教育训练出成效。
完善细化相应考评制度。对教官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考评,明确教官权利义务,促进训练提高;对全体参训民警完成相应训练任务,完成质量进行考评,落实考评运用机制,督促民警自觉参训,完成训练目标,从而整体提升全局公安民警警察职业素质,为开展好各项公安工作打好基础。
针对高山树林地带及卡斯特地貌地区常出现发生刑事案件后,犯罪嫌疑人逃脱进入山区逃避抓捕基层实际,梧州警校从实战所需为入手,组织教官团队攻坚克难研发课程,力图从搜捕的组织指挥、搜捕体系的建立、搜捕队形的应用、搜捕战术的应用、搜捕行动的后勤保障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基层无法有效开展搜捕任务的难题,在广西众多警校中率先开设山地搜捕训练课程,力求在广西的山地搜捕课程中抢先一步,打造出山地搜捕战术精品课程,推向全广西。
针对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学校根据基层民警“点餐菜单”,学校推出“警察最小作战单元课程”。本课通过理论提示和实战案例分析,结合广西各地市现有的警务站屯警模式和特警处置力量下沉街面的动中备勤务模式,探索警察最小作战单元的理论基础及针对个人极端暴力事件进行处置战术,为高效处置此类警情提供参考。
“按需点餐式”训练模式明确了实现“六个带下去”和“三个带上来”的“送餐”目标。即:把领导的关心关爱、先进的实战理念、精湛的实战技能、科学的组训模式、良好的工作作风以及高效的协作机制带下去;把基层的执法困境、迫切需求、意见建议带上来。这样既扩大了实战训练效果,又详细掌握了基层的执法现状。
“按需点餐式”训练是梧州警校对实战训练模式的一次探索和创新,极大地实现了警务训练实战化、个性化,大大提高了培训工作效能,及时满足基层一线民辅警最迫切的能力提升需求,全面推进全局教育训练工作提质增效。
四、建立金牌服务机制,向基层单位、民警提供“点餐式服务”,有呼必应、无事不扰。
梧州警校推出了金牌服务管家和金牌“店小二”服务机制,为基层单位、民警提供更为精准的培训服务。一是构建全员化培训体系。健全完善三级培训体系,促进练兵走深走实。二是搭建一体化培训平台。准确把握民警培训需求,创建“菜单式课程、点餐式培训”模式,有效增强了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线上,开设“掌上课堂”“警务微课”,结合实战案例和优秀技战法,传授工作思路、方法技巧。线下,平时开设法制大讲堂,以案讲法,剖析民警执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提升民警执法水平。三是健全常态化培训机制。建立从警引路人机制,坚持实战带教、跟班实训,通过互帮互学、教学相长,促进师徒双方共同提高。
在紧扣实战上下功夫。坚持全面对接实战、无缝融入实战,在实战中检验磨炼队伍。在培训内容上,坚持战训一致,有针对性地抓好规范执法、反恐防暴、打防管控等业务培训,切实提高法律政策运用、重大风险防控、复杂事件处置等方面的能力。在培训方式上,完善训练方式,组织研发课程课件,提升培训吸引力和民警参与度。在培训手段上,总结近年来首都安保和培训工作经验,加强技战法研究,深化“微课程”研究和网上培训,完善从警引路人、训练日、送教到岗等机制,进一步抓实边战边训。
在注重实效上下功夫。坚持创新练兵载体,加强考核指导,切实增强练兵的针对性、实效性。注重理念创新,制定练兵标准,研发专业课程,实现精准培训、因人施训。注重科技练兵,运用大数据手段加强对实战案例、执法实践和训练效果的综合分析,使科学技术成为解决薄弱环节、补齐能力短板、强化实战能力的“倍增器”。注重考核评价,改革考核机制和方式,整合规范考核形式和方法,形成科学严谨、形式多样的综合评价体系,确保全警实战大练兵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