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梧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以党史学习教育、队伍教育整顿为抓手,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借助“网上公安”打造跨时空便民“直通车”,通过网上与网下互动、虚拟与现实互补,从关心群众的点滴小事做起,构筑起“打击犯罪更彻底、服务百姓更直接”的指挥调度防控体系,指挥调度、服务百姓等警务效能得到充分释放,搭建警民“连心桥”,为群众提供全天候、全时空的行政公共服务,件件小事让百姓安心暖心舒心。截止今年10月底,共接报群众求助警情11983起,寻回失联人员925人,制止噪音警情2804起,劝阻挽救自杀群众90人次,通过开展电诈案件紧急止付工作,为群众挽回损失4400多万元。
用忠诚守护平安的“神经中枢”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公共安全不仅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础,更是人民群众最殷切的期盼。保障城市公共安全,除了警力的投入,更离不开一个科学决策、反应迅速的实战指挥平台。如果把城市公共安全的运作比作人的机体,那么这个实战指挥平台就是最重要的“神经中枢”,而指挥中心就是公安机关的中枢大脑。
“围绕指挥调度职能,充分发挥应急指挥调度龙头和情报信息枢纽等职能优势,全力保障警令畅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大局平稳。”今年3月份以来,梧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将学习教育贯彻教育整顿工作始终,把党史、公安史和教育整顿学习教育相融合,坚持支部领导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通过教育整顿,指挥中心民辅警思想受到一次洗礼,纪律作风更加严明,坚守忠诚本色,牢树为民宗旨,不断提升接处警效能的进取意识。大家始终将群众呼声作为第一警情、群众需求作为第一指令,急群众之所急、应群众之所需,有警必接、接警必处,24小时不打烊、365天不间断,给全市人民以长情的陪伴和安心的守护。
今年4月27日中午,110指挥中心接某医院员工报称遭遇网络诈骗,有人冒充医院院长向其借款10万元,已转账支付。随后,接警员刘梓彤根据事主提供的转账账号立即进行紧急止付录入,成功止付4.9万多元。
让每名接警员成为处警“活字典”
“我刚到指挥中心工作,在‘微预案’的帮助下,我才能很快上手。”刚工作不久的辅警龙凤儿告诉记者,她刚到中心时,前辈们就给了她一本《分类接处警微预案》。翻开《分类接处警微预案》,记者看到上面详细地呈列了30多类常见的接警内容,并详细地写明询问格式、处理方式、注意事项及相关法律条款等,如同一部接处警“字典”。
2021年4月10日22时25分,110指挥中心接群众报:在长洲区三龙大道西江三桥桥底,有一名年约7岁的女迷童,现报警处理。 指挥中心立即指令长洲派出所值班民警出警到现场,现场发现该小女孩站在三龙大道三桥地下,来往车辆较多,存在安全隐患,长洲派出所民警马上将该名小女孩接到路边全区地带。 经了解,该名迷童独自出去玩后不知道回家的路,也不知道自己家的具体地址,只知道其父亲的电话号码。长洲派出所民警打电话联系其在广东工作的父亲得知其家住在龙平小区,家中有小女孩的母亲,于是民警让小女孩父亲通知其母亲到龙平小区门口等候,民警安全地将小女孩送到龙平小区其母亲手上。
梧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黄云龙感慨:“110”接处警并非一项简单的工作,全市一年摘机量将近60万宗,一位接线员一天平均就要接100多个报警电话。而电话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涉及抢劫、盗窃、斗殴、求援等,甚至还有许多并不属于公安部门的职责。
“接线员必须熟悉业务,及时判断出电话内容所属的业务部门、辖区等,才能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黄云龙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接线员需要两三个月时间才能熟悉业务上岗,而接线员流动性又比较大,这就给接处警工作造成很大的难题。
梧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将每一个人多年的经验和遇到的案例进行整合,通过“解剖麻雀”的形式,对每一类警情如何接警、派警、处警以及有何个性化要求等进行认真分析,分别制定“微预案”,进而集合成一本“宝典”,让每一个新人尽快上手,把复杂的工作简单化,重复的事情系统化,大力提升接派警和指挥调度效能。
2021年7月26日晚21时许,大塘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群众报警称其位于长洲区冬湖路的面包店门口有一女孩疑似走失,向派出所请求帮助。接到报警电话后大塘派出所值班民警先让店员帮忙照看好该小孩,随后立即出警到现场。现场了解到该名小女孩和家人走散,无法现场及时找到家属,于是派出所民警随即将该小女孩带回所内安抚,然后通过组织警力查看天网视频,并与110指挥中心对接走失小孩警情,经过数小时努力,最终帮助女孩寻回其家属,家属对民警表示十分感谢。
跨时空搭起便民“直通车”
在学习教育基础上,梧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积极问需于民、问难于民、问计于民,打造“网上公安”,跨时空落实便民“直通车”,通过网上与网下互动、虚拟与现实互补,从关心群众的点滴小事做起。
中心把开通“查找失联人员绿色通道”作为办实事主要载体、规定动作,制定了《查找失联人员绿色通道操作办法》,制作上墙,挂在接警厅,要求每一名指挥长、接警员都熟悉具体操作流程。在接报未成年人、学生、残障人士、老年人失联救助警情后,迅速启动工作预案,积极作为,迅速联系技术部门开展查找工作,最大程度为群众寻找走失家人,切实提升对公安机关满意度。另外,根据本地电信诈骗案件升幅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情况,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把电信诈骗案件快速止付工作,作为指挥中心为群众办实事的“自选动作”,跟刑侦支队反诈中心加强沟通联系,邀请他们派出业务骨干,对110接警员进行快速止付方面的业务培训,打好办实事的业务基础。
该中心坚持将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公安机关主责主业紧密结合,把教育整顿成果转变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实效,该中心涉电信诈骗类警情同步执行紧急止付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4月份以来,已经成功止付1500多个账号,为群众挽回损失4400多万元。
2021年5月中旬,指挥中心多次接年在城区发生多起盗窃高档摩托车警情,群众反映较为强烈,指挥中心迅速“闻警而动”,组织工作专班,对近期警情开展深度分析研判出在我市城区多个专门偷盗高档“三阳”摩托车团伙,并第一时间制发警情通报,紧盯警情不放,督促辖区分局、刑侦尽快开展工作,回应群众关切,经过努力工作,万秀、长洲分局专班先在柳州市柳江区、梧州市长洲区打掉2个专门盗窃高档摩托车的犯罪团伙,抓获6名犯罪嫌疑人,缴获被盗高档摩托车6辆和作案工具一批。
10月6日10时许,市民王女士打110报警,称今天上午突然接到一名男子打来的电话,对方假冒河南某公安局民警,谎称王女士涉嫌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要求她将全部存款转移到一个“安全账户”内接受调查。同时,将所谓的“通缉令”通过飞书发送给王女士,并警告王女士要单独接受“民警”电话讯问调查,不得将情况告诉第三人。在对方的诱骗及威逼恐吓下,王女士按照“指令”,于当天1时许到某旅店开房并将银行卡账号、密码告知对方,事后,王女士醒悟被人诈骗了,即用宾馆电话拨打了110报警。
接报后,110接报后,第一时间启动反电诈工作机制,对涉及帐户进行尽可能的应止尽止,并紧急指令相关业务部门立即启动合成作战机制,对案件进行调查。经初步调查,王女士正遭遇冒充“公检法”类电信网络诈骗,并且随时有向诈骗分子转钱的风险!为确保王女士的财产安全,不落入诈骗分子设下的陷阱,梧州警方争分夺秒,由反诈中心牵头,会同银行部门马上启动紧急止付机制,快速阻断所有可能被诈骗分子利用的漏洞。
从王女士13时报警至15时,警方经过2个小时的不懈努力,及时为王女士进行了止付,成功挽损105万元。
今年以来,指挥中心发挥“查找失联人员绿色通道”作用,积极为民办实事。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共接报群众求助警情11983起,寻回失联人员925人,制止噪音警情2804起,劝阻挽救自杀群众90人次,处理其他求助警情3283起。
5月12日上午12时许,指挥中心接报1名八十多岁无手机、疑似有健忘症老人走失,家人十分焦急。接报后,指挥中心当班接线员,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迅速组成警情处置小专班,一人一边与走失老人家人保持联系,收集老人衣着外貌特征、日常行踪等信息,一人启动天网,对有关老人可能出现的地段、地点进行反复视频巡查,并指令辖区派出所、警综大队协助落地搜索,经过近4个小时天网+地毯式搜索,在下午3时多市某小学附近成功找回失走老人,并平安将老人送回到家人身边。
(李继远 牟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