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先行 全面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梧州市“八五”普法规划正式出台

来源:平安梧州网总编室  发布日期:2022-04-25  分享到:

近日,中共梧州市委员会、梧州市人民政府转发《中共梧州市委宣传部  梧州市司法局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全市“八五”普法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这标志着我市“八五”普法规划正式出台,为夯实新时代法治梧州建设基础擘画了蓝图。作为2021—2025年梧州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大纲,“八五”普法规划明确了我市法治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内容、重点对象、工作措施和组织保障等,特色明显、措施细化、亮点纷呈。

一、突出一个引领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及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和梧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服务我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以推动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为目标,以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为抓手,大力健全普法宣传机制,完善法治宣传教育网格,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提升民法治素养,大力建设社会法治法治文化,以高质量普法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梧州市全力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东融枢纽门户城市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实现五个主要目标

到2025年: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较完备的普法工作制度体系、实施体系、评价体系和责任体系逐步形成。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入基层,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基本形成岭南特色普法品牌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成效明显。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明显提高,公民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明显提升。

全民普法工作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服务大局、坚持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坚持问题导向五项工作基本原则。

三、明确七个普法重点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二是突出宣传宪法;

三是广泛宣传民法典;

四是大力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五是持续宣传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六是加强梧州市地方性法规的普法宣传;

七是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

四、抓实四项措施

(一)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一是加强教育引导。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分层分类开展法治教育。二是推动实践养成。把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与推进依法治理等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三是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对守法行为的正向激励和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制度,加大对公德失范、诚信缺失等行为惩处力度。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一是加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力度、扩大覆盖面,提高使用率。二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艺。三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四是加强红色法治文化的保护、宣传和传承。五是推进跨区域法治宣传合作和法治文化交流。

(三)推动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

一是加强基层依法治理。深化法治乡村(社区)建设。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完善和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二是加强行业依法治理。深化依法治校、依法治企、依法治网。三是开展专项依法治理。加强社会应急状态下专项依法治理。贯彻落实《法治梧州建设规划(2021-2025年)》《梧州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

(四)着力提高普法针对性、实效性

一是把普法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过程,开展实时普法。二是各级司法机关、行政机关要充分利用典型案例,以案普法。三是不断壮大和发挥社会普法力量开展公益普法。四是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

五、强化五项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各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全民普法工作体制机制,形成大普法格局。

二是落实责任制度。强化“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细化普法内容和措施标准,压实各责任单位普法职责。

三是强化基层基础。从政策、制度、机制和人员配备、待遇、经费、装备等方面,切实向基层普法一线倾斜。

四是落实普法工作经费保障。

五是加强评估检查。

六、《规划》注重体现梧州特色

《规划》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八五”普法规划的决策、部署基础上,注重体现梧州特色。

在普法工作新内容新路径上,不断探索、丰富内容。围绕我市东融战略、打造“一极三城”建设“四个梧州”、建设梧州综合保税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战略安排和重大部署,组织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教育。增加加强梧州市地方性法规的普法宣传,大力宣传《梧州市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梧州市农贸市场管理条例》《梧州市宝石加工环境污染防治条例》等涉及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为法规贯彻实施提供有效支撑。基层依法治理上,探索深化“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落实“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和法治文化创建方面,大力推动法治文化与红色文化、岭南文化、六堡茶文化融合发展。将梧州在广西党史上的18个“第一”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宣传和利用工作纳入法治范畴。推动法治文艺下基层。以“一县一品”普法品牌创建为抓手,依托我市群众喜闻乐见的粤剧、鹿儿戏、牛歌戏、牛娘戏、下俚山歌等,为公众提供多种形式法治文化服务。发挥梧州毗邻大湾区的优势,推进跨区域法治宣传合作和法治文化交流。加强社会应急状态下专项依法治理等。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梧州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桂ICP备15009969号   桂公网安备 45040502000009号
网站主办:中国共产党梧州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梧州市平安办
电话:0774-6022086  邮箱:paw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