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警务拍档”下沉社区村屯,消除治安防控盲点,增强乡村治理实效,夯实基层和谐稳定的第一层基石。苍梧县公安局创新警务机制,广泛发动治安积极分子、警务助理及义务治安巡防队员等“警务拍档”的积极性,为平安建设注入“微力量”。截至今年6月,苍梧县公安局“警务拍档”配合警方破获刑事案件18起,治安案件35起,协助警方抓获各类不法分子近50人。
参与基层治理,激发助警新动能
苍梧县是典型的农业山区县,有着特殊的县情和地理环境,加上警力不足,使原来的基层警务很难延伸到村屯,出现了治安防控的真空和盲点。
“要最大限度把警力摆上街面、沉入社区村屯,最大限度把群众组织发动起来,增强社会治安控制力。”苍梧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谢万民要求公安机关积极探索民力助警新路径。
苍梧警方在试行“一村一辅警”警务机制的基础上,加强社区、农村治安防控网络建设,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号召治安积极分子、警务助理及义务治安巡防队员组成“警务拍档”,发挥他们人头熟、地方熟、情况熟的优势,扫除治安防控、服务群众的“死角”和“盲区”。今年以来,全县共建立义务治安巡防队60多支,共1300多人。
在沙头镇派出所指导下,辖区的企业保安、社区(村委会)党员干部、热心党员联合起来,成立社会治理联防联动中心。他们以“警务拍档”的身份配合派出所民警每天2批次高频率、无死角地开展治安巡逻和安全宣传工作。一旦遭遇突发事件,派出所就调度附近“警务拍档”到达指定地点参与突发事件的处置。
知民情解民忧,实打实服务群众
“大家都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双方都拿出更大的诚意,心平气和、好好协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近日,石桥派出所民警邀请2名“警务拍档”调解一起邻里纠纷。在民警和“警务拍档”耐心劝说下,两户业主最终达成和解协议,楼上住户答应重新调整安装空调水排放管,并对楼下住户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至此,一起因空调水排放引起的邻里纠纷终于圆满解决。
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上心、办得成事…… “警务拍档”发挥着治安防范员、信息收集员、人民调解员、义务消防员、法治宣传员、交通劝导员、禁毒帮教员、为民服务员“八大员”的作用,知民情、解民忧,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服务群众。
“警务拍档在村里走访、服务,我们感到很安心。”毗邻广东的木双村村民莫大爷说。
苍梧公安机关的触角向基层延伸了,和老百姓的距离近了,过去一些民警顾不上管的“小事”,通过“警务拍档”解决了。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15日,全县“警务拍档”为村民代办户籍事项120余人次、上门送身份证80余张,开展村级法治宣传250余次,真正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流动“平安灯”,守护民生“烟火气”
苍梧县公安机关针对夏季社会治安形势特点,按照“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清查什么问题,哪个环节薄弱就重点加强哪个环节”的原则,坚持靶向整治、精准发力,聚焦影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最直接、最现实、最突出的社会风险隐患,组织民警辅警开展地毯式“大走访”。
在警力不足的情况下,该局进一步优化巡逻防控勤务模式,按照“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将特巡警、交警、治安、各派出所警力和“警务拍档”力量联合起来,在主城区重点部位、场所、点段开展网格化武装巡逻,以“夜市不收摊、民警不撤岗”的干劲,守护民生“烟火气”。
6月30日是2022年桂江流域禁渔期最后一天。凌晨5时许,在苍梧县森林公安局组织下,京南 长发(合署)派出所联合木双、狮寨派出所,在“警务拍档”协助下,破获2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抓获4名嫌疑人,缴获渔获物约13公斤。
7月1日,京南长发(合署)派出所接到“警务拍档”信息后,破获一起寻衅滋事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名,有效维护了辖区社会治安稳定。
“‘警务拍档’能第一时间了解群众所需,推动治理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为化解社会矛盾、打击违法犯罪、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注入一股新力量。”苍梧县公安局长谢万民如是说。
“民警和‘警务拍档’就像一盏盏流动的‘平安灯’,守护着辖区安全,我们如同吃了‘定心丸’,觉得特别安心。”石桥镇居民竖起大拇指点赞道。
如今,苍梧县农村地区见警率不断提高,治安形势持续好转,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明显提升。今年第一季度,苍梧县群众安全感达9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