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检察机关创新队伍建设工作纪实

来源:平安梧州网总编室  发布日期:2011-04-19  分享到:

激活“细胞”虎添翼

 

一个集体就像由一个个细胞组成,只有激活这些细胞,整个集体才能充满活力,如虎添翼,战无不胜。说到检察机关队伍建设,市检察院检察长卢惠盛形象地比喻说。

近年来,市检察院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一条治本措施,常抓不懈,审时度势,坚持聚集整体队伍目光,向民族地区模范、全国先进看齐,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通过抓管理树形象,抓教育强素质,抓执法促公正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激活了全院一个个“细胞”, 激励干警与先进、模范试比高低,调动了全体干警的积极性发挥检察职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些措施的实施犹如春风扑面,令人耳目一新,成绩斐然。该院先后四次荣获“全国检察机关基层检察院建设组织奖”和“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示范窗口’”称号,最近又被自治区检察院评为“20082010年度全区先进检察院”。

领导干警互动学习成了“品牌模式”

2004年,卢惠盛检察长刚到梧州履职就意识到,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只有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探索队伍建设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才能真正激发队伍的活力。

  由本单位领导与干警登台授课,长期性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这是市检察院创建学习型集体的一个创举,成了全区检察系统的“品牌模式”。近年来,市检察院充分利用自有的教育资源,通过创新教育方式,全面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创建学习型检察院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动员会上,卢惠盛对广大干警说说:“先从我开始,利用自身资源,用自己单位的人为自己单位的干警上课!”市检察院通这种新的教育方式,开展教育学习活动,由于授课人员不断地轮流变换,所讲的具体事例也不断更换,大大丰富了有关理论的内容,也给干警们长了见识。该院坚持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采取分级轮训、专题辅导、主题民主生活会等学习形式,由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发言讲课,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坚持全员学习轮训制度,强化法律专业知识辅导,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及党性党风等教育,做到每月安排3次视频授课,分别由市检察院的班子成员、部门领导、业务骨干、专业技术人员登台主讲,利用专线网络视频对全体干警进行理论学习辅导,把理论结合具体的办案工作实践进行授课,既生动又易懂。

该院一些干警在听课结束后感慨地说:“过去听党课听理论课总觉得枯燥无味,现在我们单位的这种教育学习方式很生动,能够把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特别是运用本单位办理的一些案例进行讲课,听起来易懂,印象特别深!”

如今,在市检察院,每到规定的理论学习时间,个个干警都十分乐意集中到大型会议室听本单位的干警讲课。2009年以来,梧州市检察院通过创新教育方式,在队伍中形成了“想听课、愿讲课;爱学习、真学习”的学习氛围,全院处级以上的干部全年理论学习时间平均超过19天,处级以下的干部学习时间平均超过12天,大大推动了检察队伍建设。

强化约束机制 造就责任型检察官

检察长卢惠盛经常提到一个词就是“责任感”。他认为,管理实际上就是责任到位,而责任是由人来承担的。因此,管理之道应该“细节入手,从人开始”。

     近年来,该院领导亲自带领干警深入企业进行换位思考,让干警懂得工作的不易性,从而增强对工作的责任感。

市检察院领导班子对近年来干警的积极性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仅靠给予干警一些奖励的方法,去调动干警的积极性是有限的,它就象一阵风,刮过之后又平静,而且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检察机关无力承担巨大激励性的开支。因此要求全市检察机关必须转变观念,打破常规格局,寻找一条能够调动全体干警积极性的新路子。经过班子领导细心研究,总的认为“责任”二字对检察工作十分重要。

于是从2009年开始,逐步从干警的岗位职责开始,推行责任分解制度,强化约束机制,把“责任兴检”作为一条新的队伍建设思路,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新起点。一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机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每年市院检察长与各基层院检察长、副检察长与分管部门领导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全体干警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形成长效机制。先后制定和完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度11项,以制度规范促廉政管理。加强廉洁从检和警示教育,在检察内网增设“党风廉政教育专栏”,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二是强化纪律作风和检察职业道德机制。坚持严明纪律、令行禁止、强化管理,切实加强纪律作风和自身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学习实践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树典型、扬正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我市两级检察院8个单位全部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三是强化执法监督管理机制。实行自侦案件“一证三卡一跟踪”制度,3人以上外出办案小组成立临时党支部,加强监督执法办案行为。每年与干警家属签订《廉政协议书》,把管理延伸到八小时之外。

加大检务督察力度,强化专项督察,确保政令检令畅通。梧州市检察院先后制订了《关于贯彻落实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责任分工意见》,《关于党组成员调整工作分工和确定对基层检察院的联系点的通知》等一系列责任分工的文件,明确各人责任。市检察院通过责任分解、分工制度的落实,把全院的各项工作逐项分工给个人,使全院的各项工作分别成为每一个干警的“份内”事,平时再通过对话谈心了解干警把份内的事做好的心情,增强全院干警的责任感。近年来该院没有发生干警违法违纪行为。

倡导奉献精神 典型模范鼓人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市检察院善于发现和挖掘典型,用典型激励广大干警奋力拼搏。该院在争创民族地区模范,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具体工作中,注重倡导干警的奉献精神,通过各种途径培育先进典型人物,以推动整个队伍建设。

近年来,梧州市检察院以身边的“全国模范检察官”、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黄炳雄和第七次全国检察机关先进个人石世安为先进典型,经常性地宣扬先进事迹,深入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教育活动和开展“三子”教育活动(即自己“照镜子”,对照《廉政准则》进行自查自纠;同事“扯袖子”,单位或部门领导和同志们对有不良行为迹象的同志提醒帮助;组织“亮牌子”,党组织和单位或部门领导对有违纪苗头的干警,给予亮“黄牌”警示),认真组织学习《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美化干警心灵,引导干警践行以忠诚、公正、清廉、文明为核心的检察官职业道德准则,全力倡导奉献精神。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定期通报业务数据、总结个人工作情况、公开表扬等方式,引导干警向黄炳雄、石世安等全国先进典型看齐,寻找差距,提高自己。一位刚调到梧州市检察院工作不久的干警在向全国先进——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黄炳雄汇报工作后,说出了看到先进人物的感受:“全国先进人物就是与众不同,看到黄炳雄那张收拾干净的办公桌与桌面上叠放得十分整齐的报纸,再看看他审核稿件时一字一句地核对,这时你不得不佩服一个全国先进人物是如此的认真细致!看来我们争当先进须从小细节做起!”

市检察院通过各种途径全面倡导奉献精神,努力培育先进典型人物,初见成效。自2008年以来,梧州市检察院有4人获得全国先进表彰,有23人次获得自治区级先进表彰,稳步、有序地培养了一批先进典型人物。

岗位练兵振人心,建设职业化队伍

市检察院近年来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狠抓干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疾风识劲草,岗位练兵犹如阵阵锣鼓催发全体检察干警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

该院坚持推行专业培训制度。一是全面推进正规化岗位培训。突出抓好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领导素能培训,以执法办案一线人员为重点的专项业务培训,以新进、新任人员为重点的岗前、任前培训,提高检察干警履职能力。着眼于全员培训,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广泛开展岗位练兵、以案带训、业务竞赛、技能训练等活动,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在信息化网络方面,梧州检察院更是先人一步,先后投资230余万元修建了便民服务大厅和视频电视电话会议室,完成了局域网建设,开通了三级机要通道,配置了120余台电脑,实现了办案部门人手一台电脑的目标,办案实行同步录音录像和全程跟踪监听、利用高科技技术锁定犯罪证据等科学高效的检察手段,大大提高了办案能力。

该院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全员计算机技能培训,全市检察干警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占83%。该院在2008年全区检察机关信息化应用竞赛中荣获团体第一名和优秀组织奖的基础上,2009年组织全市426名检察干警进行计算机技能考核,两级院领导带头参加,实行考前培训,按岗位需要设置考题,严格考核,以考促学,合格率达100%。二是着力加强学历教育。该院专门出台有关规定,在时间和资金等方面支持检察干警参加高层次学历再教育,队伍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目前全市检察干警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占85%4名在职检察人员取得法律硕士研究生学位,2人正在攻读。三是认真抓好专业人才培养。以培养优秀公诉人、优秀侦查员等业务尖子、办案骨干为重点,健全培养、使用、管理、激励机制,大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全市有29名检察人员入选全国、全区检察人才库。高度重视国家司法考试工作,进一步落实鼓励措施和奖励办法,逐年提高考试通过率。全市先后有63名检察人员通过司法考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全新的理念凝聚起一支意气风发的团队,规范的管理夯实了一个坚强有力的基础,展望未来,信心十足的卢惠盛检察长表示,检察院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思想、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科学管理,通过大力加强队伍建设,以实现人民满意为工作追求,充分调动干警的积极性,全力打造一流的检察队伍,争做维护正义先锋,率先争创民族地区模范,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记者李继远 通讯员罗宗炳)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梧州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桂ICP备15009969号   桂公网安备 45040502000009号
网站主办:中国共产党梧州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梧州市平安办
电话:0774-6022086  邮箱:pawzw@163.com